为什么这样工作会快、准、好

本文最后更新于 2021年2月14日。

纹状体掌管期望与兴奋感,是一个调度中心,把决策区域的指令,传达给掌管运动与情绪的区域,化决策为行动力。

纹状体与帕金森症有关,患帕金森症的人,一般会身体颤抖,失去对身体的控制力,想做动作,而无法做;而淡漠的病患,只是失去了行动的意愿,在别人的督促下,有能力行动。

即系,帕金森患者有期望与兴奋感,但是失去行动能力;淡漠患者,有行动能力,却没有期望与兴奋感,结果也是没有行动。

=>

生活中的类似淡漠患者,可能是纹状体有一些隐藏的问题;

运动与情绪是相关的,运动可以反过来影响到期望与兴奋感,可以让人更有行动力。

二、人要有主控感,才会有动力做事。

·德加多的数字游戏

可以选择的情况下,游戏是好玩的;不能选择的情况下,游戏是无聊的。

=>

激励别人行动的简单方法,就是让对方觉得,操控权在自己的手上。

但是这种选择,必须是自驱型的选择,用何种方式刺激这种内驱力,才是重点。

商家利用人们喜欢选择的倾向去提供选项,确实有利;但不可忽略,选项过多的时候,也会成为一种负担。

三、主控感的情境

“今日能够成功的新型劳动者,懂得替自己决定时间与精力应当如何分配。”

·激励自己或激励他人的方法:找出可以操控的选择。

比如以下情境:

1.有一大堆邮件不得不回(不能掌控),你可以选择不从第一封开始,而从中间下手,或从更喜欢的人下手;

2.有报告不得不写,你可以不按顺序从头写,先写结论,先做表格,先做最有趣的部分;

3.不得不和一位难缠的员工聊天,你可以选择一个更想去的聊天环境;

4.读透了文章并坚持做完笔记,意志力有时不想坚持;但我可以选择用我喜欢的字体来写笔记。

=>

总之,在“不得不”当中,尽量找出自己可以掌控的选择,这样就会减少对困难的恐惧,而增加主控感。就好像你面对陌生的领域时候,努力搜集资料,都可以增强人的主控感。

四、内控型与外控型

内控型:认为自己的努力,可以掌控或影响情境;

外控型:

1.这些人的内控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压抑,比如身边环境过多强调天赋,强调聪不聪明;或者成长在强势父母的保护之下,没有机会尝到自己做主的滋味。

2.过去的经验让他们觉得自己无法决定什么,他们忘记自己其实可以影响自己的人生,比如很小的时候就经历父母离婚、至亲去世等大变故的人。

=>

由此延伸:

1.教育孩子的时候,应该称赞他们的“努力”,刺激“内控感”,而不是称赞他们“聪明”。产生对应两种心智模型,一个是僵固型,一个是成长型。

2.唤醒“外控型”的人,使用“行动导向法”(美国海军陆战队),提供控制不同情境的训练,让他们发现自己做主的美好。

五、如何带来动力?——自主选择+赋予意义

行动导向法:创造迫使新兵决定与掌控局势的情境

·例子:新兵坤达尼亚的受训经历

1.赞美与鼓励

把赞美留给努力做自己不在行的事的人,让新兵学会相信自己。

比如,赞美原本害羞但是敢于站出来出主意的人;赞美原本体质差,但是努力运动的人。

2.合作的技巧

(1)“我们的目标是什么?”(明确共同的目标)

(2)“我们应该如何运用这些木板/绳子?”(分析眼前可以利用的条件)

(3)对待规则:“听见口令才准行动”(选择以何种方式来诠释规则,而不是一板一眼死守规定)

3.碰到绝境时

应该互问用“为什么”开头的问题,目的是赋予行动以崇高的意义,把“难关”变成“自己在乎的选择”。

坤达尼亚最后还是选择回到军队,因为“我怀念那种随时被提醒我什么都能做到的感觉,我想念有人督促我选择当更好的人”。

=>

由此延伸:团队合作、团队建设

·例子:养老院的“颠覆分子”

=>

1.懂得反抗或拒绝的人,自主选择的意愿强烈;反之,不懂反抗或拒绝的人,主动性会比较差。

2.为自动自发的行为鼓掌,鼓励打破常规的叛逆行为;但同时,必须证明这样的选择是有意义的。

3.找出琐事的意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