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最后更新于 2023年9月19日。
写好代码的捷径
在许多层面上,我认为编程和写作非常相似。二者都是使用文本和符号来表达思想,只是方式略有不同。
谈到写作,我想问一个关于作家的问题:“你听说过不读书的作家吗?你有没有听到过某位作家说,他从来不读其他人的作品,只读自己的东西?”。我猜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吧。
如果你去查阅相关资料,你会发现许多职业作家的日常生活,就是阅读和写作两件事在不断循环。他们每天会花大量时间阅读各类文字,然后再写作。
同样是“文字工作者”,程序员们就很少重视阅读。但要想快速提升编程能力,阅读正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。除了日常工作接触到的项目以外,我们应该更多地阅读那些经典软件项目,从中学习 API 设计、模块架构和代码编写的技巧。
如果一件事在你的脑海中不断推演,让你焦虑不堪。最好的选择,就是去做。
“我能不能做到?这值不值得去做?我要不要试试,选择还是放弃?”
很多时候,我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,习惯把整个事情都推演一遍,臆断出可能遭遇的问题,使自己陷入“我如果做了,会怎么样”的内耗。
与其陷入“想做但不确定结果如何”的纠结中,不妨让自己先搞起来。只要方向大致正确,就别耍小聪明,带着不计得失的心态向前走,你会发现结果越来越清晰。
2.机会,往往在行动中产生
现实中,我们会碰到很多机会,大多是小机会,但偶尔也有大机会。人生的转折点,就在于你面临某个大机会时的抉择。
提问环节中,有一位学生问:普通人怎么做才能成为小说家?
这位作家给出的答案很简单:今天你回到宿舍,打开电脑,点击一个叫 word 文档的东西,然后敲下第一个字,你就已经是小说家了。
后悔的时间模型
1994 年,心理学家Gilovich 和 Medvec 做过一个实验。他们发现:
从短期来看,人们更容易为“做错”的事情感到后悔,并会想办法去补救、纠正;
但一旦把时间拉长,不论强度上还是数量上,“没做”的后悔程度,都会远远超过做错。
为什么呢?因为,一旦你为“做错”的事情感到后悔,你通常会采取别的举措去进行弥补,最大限度减轻它对你的损害。因此,从长期来看,“做错”所产生的后悔和懊恼,在短期内达到高点,接着就是急剧下降。
但反过来,对于“没做”的事情,你再怎么样也无法去弥补它;反之,它可能会成为你内心中一个永远的遗憾,你会不断往上加码,不断去想着“要是我当时如何如何,就好了”。
很多人总是希望先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再行动,事实上,如果不行动,我们可能永远也找不到自己的人生目标,毕竟依靠低维度的认知和经历,我们很难看清自己真正想要什么。只有先依据前人的假设走到更高的层次,人生目标才可能慢慢浮现。
这些东西在他们眼里确实没什么用,因为人们无法证明一件没有发生过的事。想要打破这个悖论,只有让自己行动起来,将认知提升到更高的层次,才能做出不同的判断。
想起来全是问题,做起来才有答案
只有当你像溺水者渴求空气一样去行动,朝着你的目标,不断前行、总结、迭代,最终才能收获真正的成功。
因为我们永远也不会“准备好”,但我们可以做到,听到内心的召唤时,就立即起跑。
这时候,你甚至会发现命运的奇妙之处——这条路,就是苦苦寻找、想走的路。
请记住,所有的事到最后都是好事,如果不是,说明还没到最后。